[1] 薛二勇,李健,黎兴成.推进中国教育数字化的战略与政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3(1):25-32. [2] 董丽梅,宋微,戴磊.宏观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与功能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8):27-31. [3] 刘智明,武法提,殷宝媛.信息生态观视域下的未来课堂——概念内涵及教学体系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5):40-46. [4] 杨俊锋,施高俊,庄榕霞,等.5G+智慧教育: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4):1-7. [5] 李仙仙. 高中教师微课接受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0. [6] 赵梦琦. 高校教师智慧教室教学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7] 王钰彪,万昆,任友群.中小学教师机器人教育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6):105-111. [8] 陆叶丰,易素萍,恽如伟.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师使用意愿研究——以三个城市的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9):46-52. [9] 陈川,叶阳梅,孙卫华,等.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室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4):101-106. [10] 陈子慧. 中小学英语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技术接受度与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3. [11] 李静. starC教学平台教师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2] BOSNJAK M, AJZEN I, SCHMIDT P.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elected recent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J].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20,16(3):352-356. [13] 欧阳琪.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初中教师智慧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14] 张志梅,郑起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72-76. [15] 武淑平. “智慧课堂类产品”在高校市场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AM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 2020(13):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