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人民日报,2025-01-20(6). [2] 赵建华.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与重塑[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12):37-43,97. [3] 刘绪,高媛,蹇林旎,等.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5):64-73. [4] 李晓文,徐媛媛,翟雪松,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学生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 2024,44(12):36-49. [5] 李锋,叶宜涛,程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教材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改进方法与实践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4(12):23-30. [6] 刘绪,高媛,蹇林旎,等.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何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5):64-73. [7] 方经纶.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如何安全、规范、可持续[N].人民网,2023-11-08. [8] 谷飞. 认知增强AI与教育共生:未来教育新生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6):13-20. [9] 毕若旭,程思,李张欣,等.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N].中国青年报,2023-11-17(007). [10] 梁瑞,苏君阳,杨聚鹏.人工智能时代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机遇、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23,35(3):25-31. [11] 工信部.现有完成备案并上线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近200个[N].人民网,2024-10-23. [12] 杨清望,唐乾.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理论逻辑、法律风险和治理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5(2):26-33. [13] 王博,王庆军,康博华,等.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及未来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24(6):95-101,110. [14] 江丰光. 未来人才培育的本质、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17):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