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黎,雷钢铁,李朝晖,等.创新战略导向下化学类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23,9(7):58-61. [2] 张树光,周国清,代俊峰,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五融五筑”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27):8-13. [3] 文永勇,赵娜,程福平.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50):125-128. [4] 钱露.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22(14):7-9. [5] 王建平,吴路路,鞠锦勇.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地方产业需求视角[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25(1):97-101. [6] 潘炳如,顾建民.在培养过程中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J].江苏高教,2022(2):74-81. [7] 贺涛,曾硕,鲜于君,等.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5):513-516. [8] 谌炎辉,陈岳坪.面向地方产业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10):251-252. [9] 杨培志,张营.美德法三国研究生实习教学模式及其借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118-120. [10] 陈齐平,孙浩宇,涂文兵.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 47-51. [11] 刘宝,陈鸿龙.面向新工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3):199-202,207. [12] 李川,李娜,马琳慧.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125-127,131. [13] 李德丽,刘立意.“科教产教”双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与范式改革——基于创新创业实验室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189-194. [14] 亓钧雷,从保强,宋晓国,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学科交叉的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设计, 2023,40(1):15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