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21-09-22)[2021-10-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3] 赵坚,赵志国.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6):116-120. [4] 谭文,陈光.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23-125. [5] 李翠平,陈永松,丘健聪.校企协同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3(1):4-6. [6] 艾雨姗. 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部分系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43(1):149-152. [7] 齐嘉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究[J].科技风,2021,36(1):64-66. [8] 徐飞,朱雅洁,欧阳德龙,等.服务于双创教育的专业课程群建设思路与实践探索——以环境科学本科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10(1):42-46. [9] 吴加权. 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1):45-47. [10] 张保华. “双创”时代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1,10(42):44-46. [11] 刘建敏,李丽阳,文雅.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高职双创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江丛刊,2020, 473(8):111-112. [12] 吴加权,陈红娟,胡永盛.产教融合下“双创”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65-68. [13] 俞洋,乔立岩,吴艳,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模式的初步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 38(1):313-314. [14] 张文倩,孟洁.双创教育生态视域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1(1):117-120. [15] 张淑辉,高雷虹,杨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 57-60. [16] 张雨婷,钦斌,郑鹤琳,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15(2):14-19. [17] 苗永美,钱立生,张维,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2):8-10. [18] 徐皓. 质量评价如何多元有效——教育部“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带来的思考之三[J].中国远程教育, 2009,7(1):30-39. [19] 杨婧,安从瑶.专创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研创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创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45-146. [20] 李丽,白东清,徐海龙,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教育,2020,31(1): 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