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春利,孙丹丹,徐瑶.“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4):149-156. [2] 张兵,邹一琴,蒋惠凤.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 125-132. [3] 郑明怀. 校企教育教学共同体视域下建设产业学院思维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6): 37-41. [4] 穆钢,李国庆,蔡国伟,等.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1):143-146. [5] 苏勋文,朱显辉,师楠,等.能源互联网体系下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30-32. [6] 沈娜,房大中,杜芸强.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7):143-146. [7] 张宏,张岭,鲁敏,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 73-75. [8] 任洲洋,杨帆,夏威夷.面向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电力系统分析金课构建[J].大学教育,2022(2):110-112. [9] 朱桂萍,林今,孙宏斌,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气工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13):4063-4072. [10] 孙淑琴,刘长胜,李刚,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3): 26-29,111. [11] CloudPSS能源互联网云仿真平台[EB/OL].(2020-07-25).https://cloudpss.net/index. [12] 电力云仿真.云上能源互联网仿真中心——基于国网用户真实的计算体验,深度优化和改进[EB/OL].(2020-05-20).http://psasp.net/introduction.html. [13] 赵为光,杨莹,吕品,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载体与实施设计[J].高师理科学刊,2022,42(2): 96-99,105. [14] 徐万万,王琦.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实现[J].科技视界,2022(1):81-83. [15] 郝亮亮,吴俊勇,夏明超.电力系统分析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0,42(3): 14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