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全江. 中药材加工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 龙全江. 论中药材加工的历史渊源与现代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7):1-3.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4] 李晓娅,李钦,张峰,等.金银花采收及产地初加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97-99. [5] 周雅雪,魏升华,李玮,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白术总多糖含量的影响[J].贵州科学,2020,38(4):27-31. [6] 刘娅琴,张冉,李玮,等.丹参产地加工方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3):5694-5700. [7] 刘畅,王潇,刘芳,等.基于多指标质量差异关键属性优化厚朴产地加工“发汗”工艺[J].中草药,2021,52(3):677-684. [8] 魏担,吴清华,刘钰萍,等.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厚朴“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特征[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405-5412. [9] 徐东升,高言明,杨春,等.不同采收期毛钩藤药材中钩藤碱等3种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478-1479. [10] 唐才林,高言明,杨春,等.毛钩藤不同采收期总生物碱与多糖含量变化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4,45(9):66-68. [11] 孟映霞,马朝阳,王洪新,等.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5):26-30. [12] 张雨婷,郭赛,张莉,等.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6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