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4-26,4. [2]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 李娅. 培养数字科技特质的高质量高水平应用型国际税收人才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10):170-174. [4] 王蓉. 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微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115-116. [5] 夏春明,金晓怡,王晓军,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微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2): 14-18. [6] 黄霞,郑乐.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导向的微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8): 89-92. [7] 张志强,张洪,杨洪,等.基于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微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 116-118. [8] 王宇.慕课微专业分析及其对我国慕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23-30,79-80. [9] 陈龙,王楠,冯丽丽.地方高校“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2):152-155. [10] 金浩哲,刘骁飞,王超.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能源与动力装备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24,41(2):72-76,123. [11] 张浩,郭文忠,董晨,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1(8):91-95. [12] 马春生,曾建潮,高春强.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智能机器人微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8): 133-136. [13] 严玲,王瑶.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微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34-41. [14] 刘芳. 数字教学资源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4(3):42-44. [15] 黄李林,司马卫平.“三融”背景下高职土木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职业教育,2024,23(1):18-21. [16] 郝艺飞.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3):107-108,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