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黄晋,王建波,乔豪学,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物理与工程,2022,32(4):96-100. [2] 王倩,张建祥,高国棉,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22,35(5):145-148. [3] 姜贵文,郭俊萍,刘保华,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6):20-23. [4] 郭袁俊,于景侠,霍中生,等.大学物理实验与理论融合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188-190. [5]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5):1-8. [6] 王小力.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54-57. [7] 曾利霞,华雪侠,梅策香,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96-99. [8] 李瑞山,张培增,冯有才.“大学物理”网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大学物理,2021,40(1):48-50,65. [9] 胡家琦,肖文波,颜超,等.以本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物理线上教学[J].物理与工程,2021,31(S1):54-60. [10] 任丽平,杨明智.《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109-112. [11] 段美玲,胡俊丽.浅谈“微课”在《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9(2):21-23. [12] 许丽萍,董兵,张素华,等.形式多样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2):81-83. [13] 魏文琛.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2):124-128. [14] 田博磊,李红.铁磁半导体/d波超导结的自旋极化输运[J].低温与超导,2009,37(8):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