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明壮,查静茹,汪卓赟,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7):1-4. [2] 刘杰,张超,罗洁.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J].高教学刊,2021,7(34): 141-144. [3] 季振宇,周怡敏,杨滨,等.新工科和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8(3):374-376. [4] 向文涛,朱松盛,刘宾,等.新工科背景下医科院校“临床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40-142. [5] 杨润怀,朱华庆.“新工科”“新医科”改革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医工融合教学创新[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4):6-9,39. [6] 梁亦龙,谢永芳,何晓红,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实验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2,25(1):131-133,138. [7] 魏高峰,郭强.临床问题导向型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6):85-88. [8] 万振,刘铮强,吴太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临床中的创新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5):110-111. [9] 韩玉. 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平台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2):89-91. [10] 于海龙,秦方雨,郑中豪,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3,44(3): 319-324. [11] 刘洋,姜丹,汤海峰,等.生物科学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教文汇,2023(24):90-94. [12] 陈月明,高天昀,杨润怀.新工科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J].教育观察,2018,7(21):8-11. [13] 丁惠. “新工科”背景下本二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1):25-26. [14] 宋剑,李哲,蔡暻煊,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