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吴艳阳,孙丽,武斌,等.新工科背景下分离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23-26. [3] 王清云,佟永纯,徐新建. 基于超星“1+X”混合式教学研究——以物理化学为例[J].广州化工,2023(10):167-169. [4] 张于弛,夏建荣.基于雨课堂在《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5):317-318. [5] 张丽丽,苏琼,张胡彬.“互联网+”时代化学反应工程的混合式教学探索[J].山东化工,2019,48(24):161,163. [6] 党力,吕智慧.基于“雨课堂”的《化工热力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探索[J].广东化工, 2020,47(5):210-211. [7] 丁雪,宋春敏,刘熠斌,等.化工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12):300-301. [8] 刘金昌,曹俊雅,解强.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22(9):22-25. [9] 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化工热力学[M].第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0] 周万嵇,党力.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育人改革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3(31):40-43. [11] 张力莉,徐晓锋,周玉香,等.基于OBE理念饲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畜牧科技,2024(2):169-171. [12] 冯莉莉,贺飞,杨飘萍.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29):57-60. [13] 谷德银,张杰,刘学成,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4,51(3):169-170. [14] 廖文波,朝洁,洪南龙,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4): 19-25. [15] 陈志刚,王传涛,姚圣卓,等.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3(8): 114-116. [16] 粟立丹,丁捷,吴华昌,等.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2):7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