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文杰. 从“背离”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困境及其消解[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42(5):185-191. [2] 黄进,杨有莲,吴启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创融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3): 3-7. [3] 王洪才,靳玉乐,罗生全,等.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多维思考与协同推进[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1):1-21,68. [4] 罗中华,庞淑侠.“敢闯会创”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基于×大学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3(18):53-56. [5] 张福有,黄宝章.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价值与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3,36(4):74-81. [6] 倪明辉.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学科”“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23,44(2):63-67. [7] 刘伟.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3(10):82-93. [8] 韩少钦. 开展“双创”竞赛课程思政的价值、维度与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4):114-119. [9] 王雪艳,丁武军.高校“专创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81-185. [10] 张义峰,张颖,丁成富,等.创新教育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一体两翼四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2):131-134. [11] 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12] 赖乾,段东,陈国盈,等.“双创”成果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59-63. [13] 王建虎,张惠,龚诗琴,等.从PBL到OBE:中高职衔接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33):24-28. [14] 许新华,李全.“导师制”与“学长制”在项目工作室的实施[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 136-140. [15] 郭鑫,任会文.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5): 31-33. [16] 卢卓,马鹏常.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逻辑与实施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22(2):8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