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吉臻,翟亚军,荀振芳.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析——兼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21-28.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8〕17号)[EB/OL](2018-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3/t20180329_331767.html. [3] 闫长斌,杨建中,梁岩.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152-160. [4] 郅伦海,周康.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究[J].高教学刊,2024,10(10):39-42. [5] 王中教,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C大学的质性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1,6(3):1-12. [6]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T/ CEEA 001-2022[S/OL].(2022-07-15)[2023-03-26].http://www.ttbz.org.cn/Pdfs/Index/?ftype=st&pms=65001. [7] 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TML–TMGC–081001—202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8] 刘兴友,章亚东,丰贵鹏,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乡学院为例[J].管理学刊,2022,35(2):136-145. [9] 马丽珠,田悦,张明月.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三业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3):144-146. [10] 徐腾飞,杨成,赵人达,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82-189. [11] 高婧,雷家艳,张尧,等.桥梁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14):193-196. [12] 金焕,赵颖,于松,等.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4,33(1):128-133. [13] 时彧,毛征宇,李会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理念的地方高校新型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4(1):88-92. [14] 李想. 高校校外导师项目实施现状与改进建议——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39(10):9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