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权. 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3):81-85,95. [2] 谢果,徐永,陈云良,等.“双碳”背景下面向新能源传热学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2,8(20):140-143. [3] 楚化强,周勇,陈光,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热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MATLAB在传热学例题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8-29. [4] 汪维,李科斌,霍庆,等.基于OBE理念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23,9(28):136-140. [5] 周波超,孙国强,王超.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51):5-8. [6] 袁广林. 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的一种新范式[J].高教探索,2022(1):80-86. [7] 支有冉,李果,张烽,等.线上线下双模式教育的应用——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课《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为例[J].广东化工,2024,51(6):150-152. [8] 秦纹,朱皓迪,陈嘉仪,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优化设计[J].中国传媒科技,2022(7): 129-132. [9] 邵珂硕,范衬衬.回顾与展望:成人高等教育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发展[J].成人教育,2019,39(11):11-15. [10] 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等.试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理工科教学教材改革的三个高潮——结合热学教材进行分析讨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1):1-3,6. [1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朱晓红,董理.“专创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43-46. [13] 江朝力,张玉伟.基于专创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3):9-11,15. [14] 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1-103,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