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ARCÍA V M, VICENTE C Ó. Do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s increase firms’ innova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20, 123. [2] 沈健. 我国大学专利转化率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5): 97-103. [3] 姚思宇, 何海燕.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37(9): 45-52. [4] 贾康, 茅宁莹. 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影响因素探析——基于三螺旋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20): 148-154. [5] 梁树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12): 86-89. [6] 田雯. 新疆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20, 38(4): 77-83. [7] 卢伟, 张海军.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30所高校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1): 48-54. [8] 马晓雅, 谢祥, 李志鹏,等. 高校专利权转移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6年北京、江苏、陕西高校专利权转移的实证[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12): 132-138. [9] 徐明波, 荀渊.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定位、职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对比分析[J]. 高教探索, 2021(11): 34-42. [10] 罗茜, 高蓉蓉, 曹丽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与影响因素扎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5): 43-51. [11] 龚红, 彭姗. 双元性创新视角下高校科学研究对成果转化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21, 42(2): 121-129. [12] 申强, 徐莉莉, 王军强,等. 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基于科研人员和转化企业角度[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3): 74-76. [13] 方奕华, 刘波, 彭瑾.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 50-58. [14] 罗茜, 汪若尘. 创新生态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机制探讨——以江苏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11): 92-96. [15] 常旭华, 刘永千, 陈强. 基于组织层级的高校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18): 67-73. [16] 刘国新, 张峰, 张鹏飞, 等.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与策略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5): 1-10. [17] 江曼琦, 刘晨诗. 影响技术转移效率的区位因素分析——兼论京津冀技术合作的障碍[J]. 天津社会科学, 2018(3): 107-113. [18] 林青宁, 毛世平. 技术引进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基于三阶段吸收能力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22): 62-67. [19] 虞惠, 唐恒. 影响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校友资源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1(9): 153-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