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春明,金晓怡,王晓军,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微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2):14-18. [2] 宋吉广,史洪宇,刘彦文.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3):66-69. [3] 魏超. 新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山西青年,2021(16):45-46. [4] 仲淑姮,姜喜迪.一流专业创新教学体系实践与成效[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9-14. [5] 秦飞跃,陈强,田晓光,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3(2):27-29. [6] 盛洁,易婧姣.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与优化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5): 70-72. [7] 张晓滨. 基于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 258-260. [8] 史璇,李嘉程,江春霞,等.地方理工类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4-16. [9] 黄逍遥,张建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特征与路径探索——基于近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的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22): 34-38. [10] 冯海燕.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8):74-78. [11] 贲宗友,孙啸,柏钰.基于“学习通+腾讯会议”的食品工程原理线上教学实践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2):125-129. [12] 李贝贝,王萌.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改设计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11):78-81,91. [13] 孔亚暐,崔艳秋,王亚平,等.“新教研”:课程(群)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0): 23-26. [14] 程炯佳,石翛然,王小锋,等.基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高校无机化学虚拟教研室构建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45-148. [15] 刘胜荣,杨世忠,崔明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全国北方区六院校联合毕业设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238-239. [16] 姚浩伟,张单,吴则琪,等.以协会组织为纽带的安全工程专业高校、社会合作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10):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