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茜,高蓉蓉,曹丽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与影响因素扎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5):43-51. [2] 胡凯,王炜哲.如何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基于技术转移办公室体制的考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4):5-27. [3] 郭蕾. 新时期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3(6):33-36. [4]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EB/OL].(2022-07-05)[2023-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2207/t20220708_644510.html. [5] 王杜春,时玉坤,于晴.东北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40(1):44-49. [6] 王建梁,刘天雨.澳大利亚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新举措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3(6):52-58. [7] 杨树旺,谭芳玲,李琳.长江经济带“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4):100-110. [8] 杨登才,刘畅,朱相宇.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9,15(9): 943-955. [9] 蒋建勋,王宏伟.大学科技园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基于管理机构人员视角[J].技术经济,2022,41(11):54-65. [10] 孙俊华,魏丽.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选择——中国内地28省市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0):20-27. [11] 梁树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2):86-89. [12] 康旭东,谷丽,丁堃.高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思考——基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5):175-182. [13] 赵公民,吕京芹,王仰东,等.互联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J].软科学, 2021,35(8):45-50. [14] 刘兴凤,秦安.知识管理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理与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0(4):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