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思源,杨雪荣,沈彬,等.面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 225-229. [2] 冯星,招瑜,蔡伟通,等.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6): 241-243,275. [3] 仝月荣,陈江平,张执南,等.产教深度融合协同探索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11):194-198. [4] 谢秋丽,程勇. 产学研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196-199. [5] 吴恺.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多主体协同模式和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8):92-97. [6] 王海涛,梅雪松,许睦旬. “三位一体、多元驱动”产学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5):28-32,41. [7] 吴国玺,郑直,刘培蕾. 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教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基于X大学OPCE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J]. 高校教育管理,2022,16(5): 116-124. [8] 樊平军,王炳富.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视角看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5):27-30. [9] 刘娟. 北京高校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机制创新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110-115. [10] 王力纲,白秀梅,方岩雄.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外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238-243. [11] 杨光祥,杨峰,屈建华. 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2): 269-271,275. [12] 陆春萍,王晖. 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链协同”运作模式——以S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 2021(6):61-69. [13] 夏春琴,刘芫健,朱震华. 以竞赛为载体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173-176,181. [14] 肖志涛,吴骏,郭翠娟,等.基于SWOT分析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25-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