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金龙,饶秋华,刘静.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学,2021(10):88-90. [2] 杨振文,韩雅静,王颖,等.新工科背景下焊接学科的《材料测试分析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385-389. [3] 李峥,索双富,阎绍泽,等.新工科背景下转子平衡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0):181-184. [4] 顾秉林.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5-8. [5] 李培根. 工程何以而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4):1-4. [6] 周济. 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纪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刊20周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1-3. [7] 王文东,袁小庆,史仪凯,等.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7): 30-32. [8] 张弛.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地方高校专业实验室[J].科教文汇,2020(35):5-6. [9] 施金鸿,庄志惠.新工科模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高新科技,2019(55):51-52. [10] 闫小青,张纯,黄模佳,等.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77-180. [11] 郭勇. 信息化背景下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措施[J].高教学刊,2019(14):124-126. [12] 闫寒乙,曹磊,周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科学咨询,2022(5):147-149. [13] 胡必玲,钟锦,潘洁珠.新工科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传感网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物联网技术, 2021(9):125-127. [14] 董羽,李立峰,史俊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95):88-89. [15] 王明志,刘元旭,李琨,等.“爱国三问”的世纪赓续:在南开读懂中国“大学气质”[N].新华每日电讯, 2019-10-17(6). [16] 雷冬,朱飞鹏,殷德顺,等.力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12): 95-96. [17] 戴宏亮,戴宏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20):108-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