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艺,朱良成.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7):941-952. [2] 丁烈云. 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4,29. [3] 梁营玉,李武林.继电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1): 117-122,129. [4] 张伟,刘泉声.节理岩体锚杆的综合变形分析[J].岩土力学,2012,33(4):1067-1074. [5] 张伟,刘泉声.基于剪切试验的预应力锚杆变形性能分析[J].岩土力学,2014,35(8):2231-2240. [6] 宋远霸,闫帅,柏建彪,等.FLAC3D中锚杆剪切破断失效的实现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8):1899-1909. [7] 许宏发,王武,江淼,等.灌浆岩石锚杆拉拔变形和刚度的理论解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0): 1511-1516. [8] 黎海滨,谭捍华,袁维,等.剪切方向与锚杆倾向垂直条件下锚杆的锚固机制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21,38(5):1995-2003. [9] 查文华,王京九,华心祝,等.锚杆锚固性能及界面力学特性研究综述[J].人民长江,2021,52(11): 161-168. [10] 张治国,陈有亮,饶平平,等.地下工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数值建模平台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156-160,269. [11] 李峥,索双富,阎绍泽,等.新工科背景下转子平衡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0):181-184,196. [12] 李福海,高浩,何肖云峰,等.拉拔承载锚杆合理锚固长度的确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8): 5-8. [13] 韩阳,王于,郭春雨,等.基于Magnus效应的旋转圆柱实验教学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39(8):27-29,106. [14] 李永,李芙玲.微机继电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389-390. [15] 李峥,索双富,阎绍泽,等.新工科背景下转子平衡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0):181-184,196. [16] 张强,蔚立元.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8):5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