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锁义,黎巧玲,林梦瑶,等.以科研和竞赛为特色的导师制实践型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168-171,182. [2] 樊平军. 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以弗吉尼亚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器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25-128. [3] 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4] 蒋菲,郭淼磊.美英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与现实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1): 146-154. [5] 晁洁,龚航.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六种能力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24):163-164. [6] 范明星. 课堂教学深度对接企业用人需求的途径探索[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1): 65-67. [7] 杨文将,诸嘉慧,白明亮,等.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11):73-76. [8] 赵幸,崔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的逻辑基础与实现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1): 17-21,47. [9] 陈金强,赵丽平,陈民武,等.产教研融合的轨道交通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75-79. [10] 丁建范. 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2):90-92. [11] 贺玉海,王勤鹏,吴洁,等.“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路径[J].航海教育研究, 2022,39(1):1-8. [12] 何庆江,雷祺,吴学兰.基于政策梳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3): 133-138. [13] 王娟,洪璇,邹丽,等.新建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4):52-55. [14] 张年,刘燕.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2(5):130-13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