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岗. 高职专业工程教育国际认证的实践与探索——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3-24,29. [2] 马国勤.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36(5):63-68. [3] 柯政彦,罗应棉.基于《悉尼协议》的双高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 59-62. [4] 陈岗,成超,张晋勇,等.基于IEET认证的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56-60. [5] 王荣芝. 基于在线评测系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8(8):126-129. [6] 王珏. “费曼学习法”教学原理分析及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4):98-102,115. [7] 王文轩,杨前华,汤昕怡,等.基于问题导向的Capstone课程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7):62-66. [8] 王婕. 毕业论文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写作能力调查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4(1):28-31,36. [9] 李超,艾炎,彭选荣,等.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21,5(5):89-93. [10] 廖永红,杨铭,宋瑞.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实训装备及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6):123-126. [11] 张倩苇,罗馨.基于量规的在线同伴互评设计与应用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22,27(1):26-36. [12] 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6):1-12. [13] 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14] 鱼海涛,解忧,刘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00-103,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