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巨保,孙明明,王继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黑龙江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10-12. [2] 迟长春. 基于产学研项目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J].经济师,2020(2):175-176. [3] 李林,王艺,贾佳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成功度研究——基于政府介入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协同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1):49-57. [4] 马缤辉,陈秋南,祝明桥,等.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土木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才智,2019(32):16. [5] 马宗正,王新莉.如何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58-59. [6] 搭建国际项目合作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J].中国科技产业,2019(07):39. [7] 李宗芸,高田钦,郑元林.生物农学视角下生物学博士“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6):94-98. [8] 赵晶.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77-179. [9] 方炜,牛婷婷.产学研项目利益相关方关系网络演化动力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5):746-753. [10] 孙善林,彭灿.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4):89-95. [11] 段丽华.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项目化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新建本科院校视角[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29(6):88-93. [12] 张秀峰,陈光华,杨国梁.基于DEA模型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效率研究——以不同所有制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5):82-90. [13] 胡军和,金晨钟,曾智,等.基于产学研项目型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58-160. [14] 丁荣贵,黄晓霞,高航.三维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关系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0):49-53. [15] 曹霞,张路蓬.基于KLD-CPT改进蚁群算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匹配研究[J].系统工程,2016,34(1):140-146. [16] 王宇星. 产学研用模式下构建“项目引领”高职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4):159-160. |